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 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入口
记者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
教育新闻网讯2019年11月1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航道全球胜任力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向日葵国际教育暨京师教师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该论坛以“全球胜任力: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养成”为主题,邀请知名的教育专家、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富有前瞻视野的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未来一代。
21 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际组织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实施或提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社会的人才能力框架。虽然各个国家或国际组织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词汇来描述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或核心素养,但是其宗旨都指向一个目标——以全球胜任力为关键词的国际理解教育。
2018年,由经合组织发起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首次将全球胜任力纳入考核,并且与哈佛大学零点项目共同发布了“PISA 全球胜任力框架”。在2018年PISA之前,美国、瑞典、挪威、芬兰、加拿大等国家,已经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与全球胜任力相关的内容,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们也早已意识到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积极研究与实践。
全球胜任力是面向未来的青少年核心素养,教师教育如何适应这一全球趋势?在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希望教育工作者能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重新审视生活,审视教育。他从“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和“未来以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践行新时代教育使命。首先,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过去的精华经验保留并发扬;其次,正视未来的到来,抓住机遇,并用未来的观点审视当下;最后,打通过去、现在、未来的通道,进行跨地区、跨国家、跨文化的教育建设发展,超越小我,建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基于当下的设计。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辛涛教授以“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为主题,阐述了核心素养建构的相关内容。他指出,教育期望与现实环境往往存在落差,而核心素养就是将这一落差弥补的关键因素。他首先从核心素养的提出、基本定位和框架三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核心素养。然后,从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改革要点入手,用多个案例展示了核心素养如何与课程评价相关联。最后辛涛指出,当下人们生活在虚实结合的信息生态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重构学校的生态体系将成为当前乃至未来教育的重中之重。
编辑: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入口
审核: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